景宏帝只觉得心累,相比于贪污粮饷的案子,田御史这个插曲是不值一提的,不愿意耗费精力,他直接下了定论。
田御史被景宏帝以“轻信未证实之言”“质问上位”“疑似结党营私”等罪名贬官外放。
如果不是看在太子的面子上,景宏帝会处置的更重些。
不过想来李玄不需要他大发慈悲的父爱。
好好的早朝虎头蛇尾的结束,皇帝领着人去了延英殿,然后以身体不适为由先行离开,留下兵部刑部尚书以及京兆尹面面相觑,太子在一旁不知道想些什么,目光一直落在殿外方向。
二皇子三皇子首次被允许参与重臣议事,面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。
大理寺卿和御史中丞将目光投向裴余之,皇帝走了,兼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个虚职宰相的裴益,理应主持小廷议。
裴余之瞥了眼老实本分模样的二皇子,眼风斜斜扫过,便让他下意识绷紧了神经。
他也没有多言,先代替皇帝完成了陈述案情的步骤,然后开始一言堂的拿章程、分配各部门任务。
兵部需要协调边境军队配合,押解涉案官员回京审讯。
户部和度支负责提供账目,御史台复核,以此核查粮饷具体账目。
刑部以及大理寺负责援引律法,对涉案官员定罪量刑。
裴余之做为户部尚书,率先汇报牵涉其中的粮饷的拨付时间和额度。
兵部尚书补充大致涉案官员的军职权限,再言明边境军队现状,表示担心缺饷引发兵变风险,建议优先稳定。
御史中丞最后汇报初步调查结果……
李玄做为参政太子,也有自己的发言权,出乎几位大臣的意料,太子表现的极为平静,没有任何过激的举动,只是在押解队伍里放了几个人手,一如既往塞的坦荡。
能被太子送到监察队伍里的,基本的品行是有所保证的,这是朝臣的共识,因此也不曾有不长眼的去反对。
整整一日,所有参与处理案子的大臣都没有离开延英殿半步,忙碌的很。
午膳是皇帝赏赐的御膳,众人一边吃一边讨论倒也热闹,夏朝士大夫还没有被架到云端,规矩不松散但也并不苛刻。
李玄听着一旁大理寺卿和人讨论量刑,下意识看向裴余之,又在侧头的瞬间移开视线,唇角抿直。
现在的讨论在他看来没有丝毫用处,等朝廷的人到达北境,留给他们的只会是尸体,甚至原因都会是现成的――畏罪自杀。
错失了将政敌拉下马的机会,李玄也算不上遗憾,事有缓急,关系到边境军心,党争事小,之后也自会有其他机会。
洛京的黎首照常生活,皇城之中动静不断。
但比监察队伍更早传回洛京的信息,是江南道的急报。